稀硫酸攪拌浸出氧化銅礦時應掌握哪些操作?
用稀硫酸浸出氧化銅工藝,酸浸是該工藝的技術關鍵。這一工序應掌握以下幾點:
(1)酸度和酸耗。酸度越大銅浸出率越高,當pH<1.5時,此時雜質酸耗急劇增加;若pH>2.5,雖雜質酸耗較小,但銅浸出率低,且此時Fe3 已開始水解生成膠體Fe(OH)3,給后續(xù)過濾帶來困難,所以一般來講,浸出時應分批加藥,控制pH值始終在1.5~2范圍內。
(2)攪拌和溫度。適度攪拌可加速傳質過程的進行,提高反應速度,但攪拌過強有時會影響礦漿的沉降和過濾,可采取低速或間斷攪拌。提高溫度有利銅浸出,不過亦會增加雜質的浸出,且消耗大量能量,所以浸出時溫度一般保持在25~30℃為宜。冬季生產可以適當通入熱蒸汽,既起加熱保溫作用,又起攪拌作用。
(3)浸出時間。浸出時間取決于礦石中銅的含量及雜質礦物性質。隨浸出時間延長,銅浸出率提高,但雜質競爭溶解也增強、酸耗增加,加之考慮對后續(xù)作業(yè)的影響,最終確定一合適的浸出時間。通常攪拌酸浸時間控制在1~2h。
浸出后的過濾過程應采取保溫措施,否則溫度降低硫酸銅會因溶解度下降而析出細小晶體,它會堵塞濾布。濾餅用水洗1~2次后,視有無綜合回收價值做適當處理。洗液配酸后返回浸出。
2011-01-22
更多選礦設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