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高堆浸過程浸出速度的途徑有哪些?
堆浸工藝已是處理低品位礦石進行黃金生產(chǎn)的有效方法。如何提高金的浸出速度,同時還要力求已溶金能盡快地回收。對縮短堆浸周期,提高其處理能力,獲得更好的技術經(jīng)濟指標有著重要的意義。因此,在堆浸生產(chǎn)中應加強以下幾個環(huán)節(jié):
(1)在保證礦堆有良好透氣性和滲透性的前提下,盡量減小礦石粒度以加速金的溶解。較致密的礦石粒度必須小于10mm,甚至可降到5mm左右。當然對于易泥化的礦石。其破碎粒度的確定,應保證產(chǎn)品中細粒與黏土含量在20%~35%以下,一般在30~50mm。
(2)對可溶性雜質少的礦石,適當提高初始藥劑質量分數(shù)可提高浸出速度,如某場用0.1%的氰化物溶液浸出時所需時間僅為用0.025%氰化物溶液浸出時的1/4左右。此外還應隨浸出時間的延長,分期控制藥劑質量分數(shù),逐漸減小以降低藥劑總消耗。一般開始時藥劑質量分數(shù)為0.05%~0.1%,而最終降到0.025%~0.03%?;蚋?。
(3)提高礦堆中氧的含量。①確定合理的噴淋強度和噴淋制度。堆浸過程中,金溶解時所需要的氧主要是靠溶液循環(huán)流動通過礦堆時將空氣吸入而補充的,即礦堆的“呼吸”。以高噴淋強度,以及合理的噴淋時問和間隔時間,促進礦堆“呼吸”。②添加氧化劑以提高溶液中溶解氧的含量。氧化劑溶解后可直接釋放出原子氧,其速度及量遠比空氣中的氧分子溶解、解離的要大。如某礦試驗以質量分數(shù)為0.5%左右的H2O2溶液為堆浸補充氧,結果比不加H2O2的浸出率提高30%以上。
(4)改善礦堆透氣性。①采用合理的筑堆方式和設備。粒度確定后,合理的筑堆也很重要,采用分段筑堆法、斜坡筑堆法(但占地面積大)等,可減少裝運設備對新堆礦的來回輾壓,以保持礦堆堆積空隙。而使用履帶式筑堆設備,就比輪胎式設備好,它可減小對礦堆的壓碎和壓實程度。自卸設備就比皮帶運輸機堆料時產(chǎn)生的偏析現(xiàn)象輕。②礦堆底部預先鋪一層大塊礦石或卵石,為貴液匯集造成一無阻通道;在筑堆結束時,堆的頂部需進行機械或人工松動。③確定合理的筑堆高度。通常礦堆底部均沒礦堆上部浸出效果好,這也是下部沒有足夠的氧造成的,堆越高,這種現(xiàn)象越嚴重,所以與多層筑堆法結合,采取分層筑堆、逐層浸出的方法,既可縮短浸出時間,提高浸出率,又可提高礦堆總高度。美國卡林金礦采用該工藝最終堆高達61m,大大提高了企業(yè)經(jīng)
濟效益。④制粒堆浸和分級堆浸。對細粒、黏土質的礦石,進行分級堆浸,即粒塊堆浸——粉礦全泥氰化或制粒堆浸。實驗證明,制粒堆浸物料滲透率可提高10~100倍,浸出周期可縮短l/3左右,同時金的回收率亦可提高10%~30%。
(5)選擇布液方式和設備。礦石粒度大宜采用噴淋方式;當?shù)貐^(qū)的溫度低,冷凍時間長或干旱地區(qū)用滴淋方式好,當然投資小的可用灌溉法。采用覆蓋面大、均勻,不霧化的噴淋裝置可減少氰化物的蒸發(fā)損失,不僅降低成本,減輕對環(huán)境的污染,而且因浸出均勻可縮短浸出周期、提高浸出率。如目前堆浸場多采用旋轉搖擺式噴淋器代替原來各種型式噴淋器,取得良好效果。
2011-01-22
更多選礦設備